项目概述
2015 年 11 月 27 日至 28 日,中国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。中共中央总书记、国家主席、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,消除贫困、改善民生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,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,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。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。立下愚公移山志,咬定目标、苦干实干,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,确保到 2020 年
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。
马尔康市隶属四川省,全市共 105 个行政村,其中贫困村 29 个,1158 户贫困户。扶贫工作任务极其繁重,贫困信息的采集、贫困对象的识别和分类、扶贫措施的制定和执行、扶贫工作的管理和分析、项目资源资金的分类和统计等任务,数据量巨大,单靠传统的线下人力去完成,确实异常艰难。另一方面,这些数据之间的关联和交互也异常繁琐,流程之间的走转和互通,不同信息的归纳、分类、校正、查询和统计,靠传统的人工收集整理,工作量极为庞大,工作效率极为低下,实难按时按量完成。此外,三大主体的帮扶措施对接,帮扶项目管理和人员调度部署等事宜,也需要高度集中的统筹安排和科学智能的指挥监督。
为进一步创新脱贫攻坚信息管理手段,通过“互联网+精准扶贫”改变了以往脱贫攻坚信息不可实时查阅、动态更新、及时掌控的不利局面。充分展示脱贫攻坚建设成果及脱贫痕迹化管理工作开展。利用互联网、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,建立“脱贫攻坚信息管理平台”,密切政府、企业及社会组织与扶贫对象的联系,切实落实扶贫措施,加强扶贫统计与监测,推进扶贫工作信息化,促进帮扶对象与社会共同进步,从而争取全县早日进一步消除贫困,最终实现共同富裕。
建设原则
此次项目建设将以“高起点、高标准、高要求”为导向,基于“统一规划、
集中管理、分步实施”为原则进行开发建设。主要特性有:
先进性和成熟性:以开放的标准为基础,采用国际上成熟先进具有多厂商广泛支持的软件产品和技术来实现,保证整体架构的先进性;
可靠性和稳定性:系统方案具有较高的可靠性,关键产品或组件是全球知名的并被广泛应用的可靠产品;对二次开发的系统及应用能够经受压力测试,被证明是安全可靠的;提供各种故障的快速恢复保证和应急预案;
开放性和标准化:系统设计所采用的技术和设备符合国际标准、国家标准和业界标准,为系统的扩展升级、与其他系统的互联互通提供良好的基础。在设计时,提供开放性好、标准化程度高的技术方案;设备和系统的各种接口满足开放和标准化原则;
易于实施、管理和维护:整个系统架构具有良好的可实施性与可管理性,同时还具有优秀的易维护性。整个系统易于管理、易于维护、操作简单,便于进行系统配置。在设备、安全性、数据流量、系统性能等方面得到很好的监视和控制。
建设思路
平台采取“B/S”架构,利用电脑与智能手机的便捷性、开放性、交互性
等特点,将精准扶贫日常工作、机关干部轮流下基层工作、结对帮扶活动集中、
整合在同一个平台,进一步加强贫困对象的精准识别和精准帮扶,减少党员干部
群众咨询、办事流程,提升服务党员群众工作的实效,同时,也便于接受党员群
众对工作开展情况和过程进行监督。
建设目的
建立市镇村户的四级政策传达平台、全市实时脱贫动态数据平台
精确识别符合条件的贫困对象;
建立脱贫攻坚信息资料大数据采集、达标采集信息平台;
精确跟踪帮扶工作措施和效果;
提升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工作实效
建立贫困户二维码电子档案;
建立全市脱贫过程中的痕迹化管理及收支明细管理分析平台
建立贫困户电子账薄,通过信息化将帮扶干部从繁重的填表资料中解放出来
系统功能定位
“马尔康市脱贫攻坚信息平台”是扶贫工作的智能化、网络化服务平台,立足于对扶贫信息的搜集、整理、呈报、分析等事务的大数据处理,加强对干部精准扶贫工作的精细化、流程化、高实时性的科学监管。

